Item type | Location | Call number | Status | Date due | Barcode | Item holds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![]() |
Lee Yan Fong Library
Thesis
Lee Yan Fong Library |
M.Phil. X54 1992 (Browse shelf) | Available | 00017107 |
No cover image available | No cover image available | No cover image available | No cover image available | ||
M.Phil. X54 1992 解深密經與現觀莊嚴論止觀學的研究 / | M.Phil. L56 1987 孟子以天證性論析 / | M.Phil. L56 1987 c.2 孟子以天證性論析 / | M.Phil. W66 1992 河殤研究 / |
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.
目次一. 解深密經的內容及其思想(一)本經與異譯的譯者及注疏1. 本經漢譯本及註疏2. 藏文註疏(二)本經的內容組織二. 解深密經「分別瑜伽品」止觀修法(一)大乘瑜伽師止觀法門(二)止觀的修法1. 分別止觀依止門2. 止觀所緣差別門3. 能求止觀門4. 隨順止觀作意門5. 止觀二道同異門6. 心境一異門7. 修習止觀門單雙門8. 止觀種數門9. 依不依法止觀門10. 有尋伺等差別門11. 止舉捨相差別門12. 知法知義差別門13. 止觀能攝諸定門14. 止觀因果作業門15. 止觀諸障差別門16. 止觀能證菩提門17. 引發廣大威德門18. 於無餘依滅受門三. 現觀莊嚴論的止觀修法及其內容(一)略釋論名與其組織(二)本論的譯者與譯典(三)現觀莊嚴論之內容概要四. 比較本經與本論止觀法的共通性及別異性(一)兩經論對止觀的敘述方法(二)修行的歷程與入道的方法(三)加行位(四)見道位(五)修道位(六)究竟位五. 總結解深密經與現觀論的止觀影響(一)瑜伽品的止觀影響1. 在教史發展方面2. 在觀法的依據方面3. 在創述五重唯識觀的思想理論方面(二)現觀論的止觀影響1. 在印度方面2. 在西藏方面3. 在中國方面